冈比亚

唐驳虎用铁路解锁非洲,是中国战略的重要


接续上一篇的介绍(见昨日推送),既然理解了援助非洲的根本意义,那么接下来就需要面对一个命题,要想帮助非洲发展工业,第一步就要帮非洲修铁路。

甚至说,用铁路解锁非洲,是中国非洲战略的重要拼图。如何解读呢?这个命题可以分解为这一系列的子问题:

为什么要“解锁”?非洲被什么所“锁”住了?为什么要用铁路?为什么说是“再”?

那么,就得让我们来从整体来全面认识一下非洲,这个我们提及了无数遍,却少用从宏观到微观真正了解的大陆。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要了解一块大陆,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特征。

非洲是一片极其广袤的大陆,南北长约公里,东西长约公里。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常用地图的投影形式对其他大洲的过分放大,令人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非洲相当于中国、印度、美国、西欧、墨西哥、日本的面积总和

简单的说,非洲的面积比3个中国还大,即使扣除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和西南部的纳米比亚荒漠,人类可生活的地域也有2个中国大小,再考虑到中国有一半国土不适宜人生活,非洲的宜居面积就是中国的4倍了。

非洲最主要的地形是高原,整个非洲大陆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原,平均海拔为米,略低于亚洲大陆;但高原面积之广,冠于各洲,被称为“高原大陆”。

在高原和海岸之间,有一条平原地带。但是面积往往很狭小,也就几十公里,最宽的少数地方也就几百公里,有些地段近于消失。

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它好象是为高原镶嵌的绿边。

另外,高原与平原的边缘非常清晰,分界处耸立着高低不等的墙垣状陡崖。从陡崖向内,就是纵横万里的大高原了。

由于这些高原地区被大量数百米深的峡谷和沟壑分割开来,它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不易接近之地。

受高原气候的影响,除了撒哈拉大沙漠,很多地方并不炎热,甚至有些凉爽。非洲留学生抱怨中国南方夏天的高温湿热无法忍受,并非段子和玩笑,而是实情。

而非洲的海岸线平直,明显缺乏港湾和天然良港。同时,更缺乏可以向上游内地通航的大河。

大航海时代的非洲港口,至今也只有有这些主要港口,与其广袤的面积、漫长的海岸线极不相配

非洲并不是没有大型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世界水量第二的刚果河,还有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冈比亚河、沃尔特河、林波波河……

但受地形影响,几乎都是在离海岸几十几百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大瀑布乃至瀑布群,让船只无法继续通行。

唯有尼罗河好一些,到了埃及南部才有第一个大瀑布,再往上则是六大瀑布。就是依靠这多公里、被沙漠包围的尼罗河下游河段,诞生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但在高原内部,过分丰富的可捕猎动物、易采集植物,相对匮乏的可驯养动植物,加上不利的雨热条件,导致大部分地区长期未能发展出农业。

非洲早期国家分布图

最后,非洲大陆内部少数相距遥远的早期文明,又受到沙漠、雨林、裂谷的分割影响。一系列相对隔绝的地理因素,阻碍了文明的沟通、技术的传播。

这些古代文明之间物质、文化、人员的交流,远不如欧亚大陆的文明间的交流那么密切。同时缺乏对外往来,发展水平滞后,未能进一步发展。

以上这些就是不利于非洲发展的基础地理条件。

反观中国,有广阔的华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季风气候带来有利的雨热条件,发展出发达的农耕文明;海岸线长而曲折,有舟山、北仑、上海、洋山、香港、青岛、大连、厦门、珠三角等世界级天然良港,长江作为一条世界级大河,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船只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直抵宜昌乃至重庆。

不管在农业时代还是在工业时代,都能有适宜而便利的地理优势。

由于非洲地理的内部差异、内部障碍、内外分离,导致他成为一个被分割的世界,被内部以及外部的力量所分割,没有谁能统治一整个撒哈拉、一整条大河、或一整个海岸区域。

非洲人口分布

现在海运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已无需赘言,但中国的海岸线难得的是沿线分布着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和区域,内陆地区通往沿海的交通也很方便;

相比而言,像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位于内陆,发展出口贸易当然就困难一些。

那么,非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呢?

打开非洲人口密度分布图,就会发现,除了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马格里布国家,非洲人口分布既广泛又集中的,是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中部的一个大湖四周,以及西部的沿岸地区。

在“非洲屋脊”,海拔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生活着一亿人,占非洲的1/12。

而埃塞往南,那个围绕着它分布了众多人口的“大湖”,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尼罗河的发源地。

除此之外,附近还有因东非大裂谷而形成的一系列内陆高原湖泊。

包括世界容积第二大和第二深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还有图尔卡纳湖、基奥加湖、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伍湖还有姆韦鲁湖、鲁夸湖,有时候还包括较南的马拉维湖。

因东非大裂谷而形成的一系列内陆湖泊

这一系列湖泊的周边地区,被称之为非洲的“大湖地区”。

严格的大湖周边国家有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广义的范围还还包括了邻近马拉维湖的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

大湖地区人口密度图

在湖泊的周边,因过去火山的喷发活动,有着撒哈拉之南最肥沃的土地,再加之水源的便利,遍布着城镇村落,是非洲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仅在维多利亚湖周边,就生活着1.5亿人。

为什么这么多非洲人口都分布在高原上?相对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带,高原气候较温和湿润,疾病较少,农牧业比较发达,这些都是原因。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热带高原气候,可能是一年到头最适宜人长期定居的环境——既无寒冬,也无酷暑,温度基本都在15-28度之间,全年宜人,唯有雨季和旱季的分别;但雨季基本不会暴雨成灾,旱季也不至于赤地千里。

相对世界上其他各种地理带、气候类型都有各自的重大缺点,热带高原几乎堪称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全都是不发达地区。

而剩下的人口密集区,就分布在非洲少数的几个平原地带。

这里大多是当年殖民统治的中心和据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

当然,非洲北部尼罗河谷地的埃及和西北沿岸的马格里布地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以及西撒哈拉),人种上是阿拉伯人,与南部的“黑非洲”之间又相隔着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

外表、性格、文化方面的差异,比亚洲大陆从西亚到东亚的差别还大。

而且,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马格里布地区,经济上全面依赖欧洲,也比撒哈拉以南的绝大多数国家要发达。

这1.75亿人口,通常在政治意义上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黑非洲”的范畴。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也就不再讨论。

非洲卫星图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区,就是几内亚湾的尼日利亚(以及相邻的喀麦隆、贝宁、多哥、加纳),这里生活着2亿多人;还有东南部的南非和莫桑比克,包括沿海的狭窄平原和内陆高原,这里生活着万人。

除此之外,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到4人的地区占全洲面积的70%,居住的人口尚不足全洲的6%,尤其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和西南部干旱沙漠(纳米比亚与博茨瓦纳)、中非的热带雨林,大部分地带都是无人区。

非洲之困——人口分布与交通不匹配

再合起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内陆高原地区。

这包括了1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1.5亿人口的大湖地区,以及尼日利亚内陆地区约0万人,再加上次一级中心的如苏丹的万人,还有各万人的布基纳法索、津巴布韦、马拉维、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带。

非洲人口密度图

光这几个聚集中心,就有超过4亿人,再加上其他诸多国家零星分布的近2亿人,这6亿人占到撒哈拉以南非洲10亿人口的60%。

像殖民时代,许多有海岸线的非洲国家的首都是海港城市,为了方便宗主国从殖民地掠夺资源。

等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之后,不少新兴的非洲国家考虑到应使中央政府靠近主要人口聚居区,平衡区域发展及首都地理位置等需要,选择将首都内迁。

如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内迁阿布贾,坦桑尼亚从达累斯萨拉姆迁都多多马(未成功),科特迪瓦首从阿比让迁都亚穆苏克罗(未成功)。而肯尼亚在英殖民时期即从蒙巴萨迁都内罗毕,也算类似原因。

而这时候,关键问题来了——从内陆的人口聚集区到沿海地带,交通非常不便。

横跨一个世纪的落后米轨

因为非洲各国能够依赖的基础设施,几乎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英法德等列强修建的米轨。

当年欧洲殖民者依靠这些铁路,才第一次真正深入控制了非洲内陆地区。此前的几百年,只敢在沿海港口打转,等待着非洲内部的部族残杀,再被阿拉伯奴隶贩子商队运出来的奴隶。

这就是殖民者当年的“开拓非洲”,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自然等级很低,尤其在翻越从沿海平原到内陆高原的山脉地段,通过性很差。

再加上独立之后,资金技术都非常薄弱的各独立国家,对这些铁路缺乏良好的养护,更从无升级改造,经过年左右的使用,到如今早已是落后不堪。

就拿整个非洲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南非为例。从北部高原的约翰内斯堡-比勒托利亚首都地区,到东南沿海平原地带及工矿区的海港城市德班,也就仅公里,因为要经过德拉肯斯山脉,米轨的客运列车就要夕发朝至,近13个小时,旅行速度只有45公里。

但是,在亚吉铁路建成之前,这已经是非洲大陆的最高水准了!

而且即使只论长度,不论标准和水平,非洲共有铁路约8万公里,仅占世界铁路总长的6%;而且约1/4的线路集中在南非。

铁路的落后、匮乏以及老旧乃至破损不堪,再加上偏居内陆的大量人口,数量稀少的沿海海港,这些问题合起来,就成了制约非洲发展的根本地理性问题。

怎么办?还是那句话,中国人来了。

这,就是解锁非洲的实质所在——用中国的现代化铁路穿越非洲高原边缘的崎岖山地,连接起内陆高原的人口聚集地带,与关键的对外海港。

从而,打破资源运不出来、人员流动不了的非洲传统地理格局,一举解开制约非洲发展的枷锁,为中国经略非洲奠定基础。

中国在非洲修筑的现代化铁路

众所周知,我们的父辈在-年修建了坦赞铁路(亦属米轨,但采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标准),成为中国外交和中非关系史,甚至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至于坦赞铁路作为交通通道本身的得失成败及其背后原因,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独家解读。

直到年,中国铁路建设者才重新大规模重返非洲。承担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安哥拉国家铁路网修复工程(-,本格拉铁路、莫桑梅德斯铁路)。

虽然总长达多公里,规模很大,施工历时7年之久,但只是安哥拉多年内战之后的恢复工程。为尽快恢复完工,仍然保留了原先的米轨轨矩,仅仅是复建铺轨而已。

另外,年7月在尼日利亚通车的多公里的阿卡铁路,也只是终于将尼日利亚人工新建的首都阿布贾接入了尼既有铁路网(晚了20多年)而已,同样沿用了保留了米轨轨矩。

米轨铁路建造成本低,但速度慢,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客货运输的需求。

并且安哥拉和尼日利亚是西海岸的石油大国,中国在世纪初的头十年接下这些项目,更多地是服务于资源开采方面的需求。

唯有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全新建造的亚吉铁路和蒙内铁路,完全采用了中国现代的准轨铁路标准,成为中国现代化交通手段对非洲成批输出的真正起点。

更重要的是,在这两条铁路的背后,已经可以望见总长或超过公里,壮观而庞大的东非全新现代化准轨铁路网。

几乎可以想见,它将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由中国公司施工。

而这条路网,以及配套的各海港扩建、沿线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才将是中国21世纪深度经略非洲,开展宏大布局的真正大手笔。

所以,真的不要简单地看待这两条看似无甚新奇的铁路,它是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理想的重要拼图。

对其中细节和未来蓝图感兴趣的读者,请在明晚阅读本系列的最重要的核心总结篇章——《输出构建产业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天下理想》

作者: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

凤凰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凤凰网(ID:ifeng-news)”是凤凰网新闻频道唯一官方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ddqh/2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