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冈比亚 > 当地气候 > 花椒属植物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冈比亚 > 当地气候 > 花椒属植物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所致。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细菌、真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多药耐药菌、超级细菌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疫情增多,发病率大幅增加。因此寻找结构新颖和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抗感染药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依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疗效确切、来源广泛、活性物质多样,其中一些中药组分或其单体成分具有抗感染作用[1-2]。因此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来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是一个可行的途径。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L.植物约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有50余种,南北均产。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生长尤为显著。本文对近年来花椒属植物抗感染性作用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抗细菌作用
1.1革兰阳性菌
1.1.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多,特别是MRSA增加了治疗难度,导致临床可用药物减少,研发新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很有必要。
来源于花椒属的多种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些成分的活性强度可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相当。
花椒Z.bungeanumMaxim.[3-7]、青花椒Z.schinifoliumSieb.etZucc.[6]、藤椒Z.armatumDC.[6]、肖花椒Z.zanthoxyloidesLam.etWatson[8]、Z.xanthoxyloidesWaterm.[9-10]、Z.leprieuriiGuill.etPerr.[10]、簕欓花椒Z.avicennaeLam叶[11]、翅花椒Z.alatumRoxb.[12]、花椒水与醇提物[5]、花椒叶提取物[13]、蚬壳花椒Z.dissitumHemsley中性亲脂性成分[14]、竹叶椒Z.piperitumDC.片[15]、花椒籽中分离出的抗菌肽[16-1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从Z.budrungaWall.[18]叶与树干中得到的石油醚、甲醇、三氯甲烷3个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些单体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从两面针Z.nitidum(Roxb.)DC.根[19]中提纯的茵芋碱、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鹅掌楸碱和两面针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茵芋碱抑制效果与磺胺甲恶唑相当。鹅掌楸碱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和四环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也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从两面针[20]中获得的artanin(Ar)、异茴芹内酯(Is)、珊瑚菜内酯(Ph)、5-geranyloxy-7-methoxy-coumarin(Gwm)对多种MRSA都有抑制作用。Gwm对MRSA、MRSA效果好;Ar对MRSA、MRSA效果好;Ph对MRSA效果好。从Z.rhetsaRoxb.[21]提取的化合物zanthorhetsamide、N-(4-甲氧基乙基)苯甲酰胺、阿拉塔酰胺、二氢白屈菜红碱、6-丙酮二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细辛脂素、霍斯菲尔德碱、5,7,8-三甲氧基香豆素、白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好,其中二氢白屈菜红碱对MRSA活性较好。从Z.rhoifoliumLam[22]中提取的二氢白屈菜红碱、博落回醇碱、白屈菜赤碱、花椒素、勒欓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Z.clavaherculisL.[23]中提取的白屈菜赤碱对大环内酯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RN[Msr(A)]、耐四环素金黄色葡萄球菌XU[Tet(K)]、大环内酯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B[Nor(A)]、氟喹诺酮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白屈菜赤碱对Msr(A)的活性优于诺氟沙星、红霉素,对Tet(K)的活性优于红霉素、四环素,对Nor(A)的活性优于诺氟沙星、四环素,对ATCC的活性优于诺氟沙星。
1.1.2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us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白色葡萄球菌可致新生儿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猪白色葡萄球菌性皮炎、脓疖疹、心脏瓣膜手术后心内膜炎。
花椒精油与花椒水提物[16]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精油效果更好。从Z.rhoifolium[22]中提取的二氢白屈菜红碱、博落回醇碱、白屈菜赤碱、花椒素、勒欓碱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从Z.hyemaleA.St.Hill[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中提取的精油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果与花中提取的精油抑菌效果最好。花椒毒酚对白色葡萄球菌最小杀菌浓度为2μg/mL[25]。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微波炉萃取法得到的野花椒Z.simullansHance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比微波炉萃取法效果更好[26]。
1.1.3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frankland大多数蜡样芽孢杆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夏秋季极易引发食物中毒。Z.xanthoxyloides[9-10]和Z.leprieurii精油[10]对蜡样芽孢杆菌有抑制效果。Z.budrunga[18]叶与树干的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3个部分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树干的三氯甲烷提取部位与卡那霉素作用相当。汉源花椒精油[3]对蜡状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mg/mL。
1.1.4结核杆菌Tuberclebacillus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超过千万,且25%的结核病患者具有传染性,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Z.leprieurii[27]对利福平耐药菌株、异烟肼耐药菌株、结核杆菌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发现甲醇提取部分比三氯甲烷提取部分活性更强。Huang等[28]发现屏东花椒Z.wutaienseChen甲醇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体外MIC为21.2μg/μL,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methyl-7-methoxyanodendroate、7-methoxywutaifuranal、白鲜碱、5-(3-hydroxypropyl)-7-methoxybenzofuran、methyl-demethoxywutaiensate、γ-崖椒碱、wutaiensal、缬草酸对结核杆菌的MIC为30~50μg/μL。Huang等[29]又从屏东花椒中分离出化合物demethoxywutaiensal、8-methoxywutaipyranol、wutaipyranolA,均表现出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MIC分别为52.4、55.6、45.8μg/μL,对照药物为乙胺丁醇,MIC为6.25μg/μL。从Z.capenseThunb.[30]中获得的化合物德卡林碱、norchelerythrine、6-丙酮二基二氢氯化两面针碱、zanthocapensol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aATCC与H37RvATCC抑制效果最好,而化合物(?)-芝麻素、(?)-细辛脂素、(?)-savinin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aATCC与H37RvATCC抑制效果最好。
1.2革兰阴性菌
1.2.1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大肠埃希菌通常称为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便血、溶血尿毒综合征。
花椒[5-7,31-32]、簕欓花椒叶[11]、青花椒与藤椒[6]、Z.rhoifolium[22]、花椒醇[5]与花椒叶[13]提取物、花椒总生物碱[33]、花椒麻素和花椒挥发油[34]对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竹叶椒片[35]对大肠杆菌所致慢性盆腔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从Z.hyemale[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中提取的精油对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果中提取的精油效果最好,MIC为1.25mg/mL。Z.tessmanniiEngl.[36]的根、树干、叶粗提物对大肠杆菌AG、MC4、W都有抑制效果,Z.tessmannii树干提取物对大肠杆菌W抑制效果最好,Z.tessmannii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MC4抑制效果最好。Z.budrunga[18]叶与树干的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部分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都有效果,其中树干三氯甲烷部位效果最好,抑菌圈为20cm,而对照药物卡那霉素抑菌圈为25cm。
从Z.rhoifolium[22]中提取得到化合物白屈菜赤碱对大肠杆菌有强抑制作用,MIC为1.5μg/mL,效果优于氨比西林(MIC为3.12μg/mL),而阿奇霉素MIC为1.55μg/mL。从Z.rhetsa[21]中获得的单体化合物zanthorhetsamide、N-(4-甲氧基乙基)苯甲酰胺、阿拉塔酰胺、二氢白屈菜红碱、6-丙酮二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细辛脂素、horsfieldine、5,7,8-三甲氧基香豆素、白鲜碱对大肠杆菌TISTR有抑制作用。
1.2.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占院内感染的30%以上,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花椒醇提取物与精油[5]、肖花椒[8]、翅花椒[1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从Z.hyemale[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中提取的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效果明显,MIC分别为1.25、1.25、2.5、5mg/mL。Z.tessmannii[36]的根、树干提取物对绿脓杆菌PA01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从中分离得到的氯化两面针碱、buesgenin对绿脓杆菌PA01和PA有较好抑制效果。
1.2.3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又名肺炎杆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10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的各种抗菌药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导致了各种难治性感染。
花椒醇提取物与精油[5]、肖花椒和Z.leprieurii精油[8]、Z.budrunga叶与树皮的石油醚和三氯甲烷提取物[18]、Z.tessmannii[36]的根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抑制效果明显。从Z.hyemale[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提取的精油对肺炎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果提取精油抑菌效果最好,MIC与最小致死浓度(MLC)均为0.67mg/mL。马建凤[37]用萃取法和回流法分别得到两面针石油醚、三氯甲烷、醋酸乙酯及水部位,发现各部位对肺炎克雷伯菌都有抑制效果,且回流法得到的三氯甲烷部位效果更好,MIC为0.mg/mL。
从Z.rhoifolium[22]中提取得到的二氢白屈菜红碱、双氢两面针碱、博落回醇碱、白屈菜赤碱、茵芋碱、γ-崖椒碱、氯化两面针碱、花椒素、勒欓碱及其甲醇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肺炎杆菌都有抑制效果,抑制效果最好的是白屈菜碱,MIC为1.5μg/mL,优于对照药品氯霉素(3.12μg/mL)。
1.2.4沙门菌Salmonella沙门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全球每年因感染沙门菌而患胃肠炎的患者约万人,死亡人数高达15万人[38]。
从青花椒籽中提取出的花椒籽蛋白[16-17]和蚬壳花椒[14]中性亲脂性成分对沙门菌有抑制效果。从Z.hyemale[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中提取的精油对沙门菌有抑制作用,果实中提取的精油效果最好,MIC为5mg/mL。Z.leprieurii和肖花椒精油[8]对伤寒沙门菌抑制作用优于对照药物卡那霉素,3者MIC分别为0.25、0.25、0.52μL/mL。通过萃取法与回流法得到的两面针[37]石油醚、三氯甲烷、醋酸乙酯、水8个部分对伤寒沙门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回流法得到的三氯甲烷部位效果最好,MIC为0.mg/mL。
从Z.rhetsa分离出的阿拉塔酰胺、二氢白屈菜红碱、zanthorhetsamide、N-(4-甲氧基乙基)苯甲酰胺、6-丙酮二基-二氢白屈菜红碱、细辛脂素、horsfieldine、5,7,8-三甲氧基香豆素、白鲜碱对鼠伤寒沙门菌有抑制效果[21]。从Z.rhoifolium[22]中分离到的白屈菜赤碱、2,3-二氢白屈菜红碱衍生物对沙门菌有抑制效果,MIC分别为25、50μg/mL。
1.2.5志贺菌属ShigellaCastellani志贺菌属细菌通称痢疾杆菌,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菌痢),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万患者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
Z.budrunga[18]叶与树干的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3个部位提取物对痢疾杆菌Shigelladysenteriae、鲍志贺菌Shigellaboydii、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flexneri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三氯甲烷部位,而叶的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痢疾杆菌效果最好,抑菌圈为20mm,树干的三氯甲烷提取部位对志贺杆菌、鲍志贺菌、弗志贺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分别是13、13、15mm。
从Z.rhoifolium[22]中分离得到的白屈菜赤碱、2,3-二氢白屈菜红碱衍生物对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sonnei有抑制作用,MIC均为25μg/mL。
1.2.6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摩摩根菌MorganellaFultonZ.tessmannii的根、树干、叶甲醇提取物[36]对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多种菌株有抑制效果,不同部位抑菌作用强度和选择性差异较大,根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从Z.rhoifolium[22]中得到的白屈菜赤碱、2,3-二氢白屈菜红碱衍生物对产气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白屈菜赤碱效果更好,MIC为50μg/mL,与氨比西林相当。白屈菜赤碱对阴沟肠杆菌抑制效果较好,MIC为1.5μg/mL,对比药物氨比西林MIC为3.12μg/mL,阿奇霉素MIC为1.55μg/mL。白屈菜赤碱、2,3-二氢白屈菜红碱对摩根菌MIC分别为12.5、25μg/mL,而氨比西林、阿奇霉素MIC分别为0.77、3.12μg/mL。
2抗真菌作用
2.1曲霉属Aspergillus
曲霉属真菌共有余种,其中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是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侵袭性曲霉病是由烟曲霉等引起的最严重的疾病。
花椒[7,31,34]精油部分与花椒总生物碱[33]对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有抑制作用。Z.leprieurii和Z.xanthoxyloides根与树干提取物[39]、Z.budrunga[18]叶与树皮的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提取物对烟霉菌都有抑制效果。麻琳等[6]研究表明汉源红花椒、江津青花椒、峨眉山藤椒精油对黑曲霉有抑制作用,其中红花椒精油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为24mm,MIC为1.25mg/mL。Z.xanthoxyloides和Z.leprieurii提取物[10]对烟曲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Z.xanthoxyloides效果更好,抑菌圈为(25.0±1.2)mm,而灰黄霉素抑菌圈为(22.0±0.5)mm。Diéguez-Hurtado等[40]发现厚皮花椒Z.elephantiasisMacfd、Z.fagara(L.)Sargent提取物对黑曲霉、黄曲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厚皮花椒效果更好,对黑曲霉的作用效果与制霉素相当,而对黄曲霉的作用效果优于制霉素。
从Z.usambarense(Engl.)Kokwaro[41]根、茎的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的咔巴啉生物碱铁屎米酮对黑曲霉、黄曲霉都有抑制作用,MIC为25、50μg/mL。从Z.chiloperoneMart.exEnglvar.angustifolium(Engl.)ChodatHaslerr[42]分离出的铁屎米酮、5甲基铁屎米酮对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都有抑制作用,其中铁屎米酮效果更好,MIC分别为56.1、12.8、12.8μg/mL,但效果劣于对比药物酮康唑,MIC分别为45.9、5.3、5.3μg/mL。
2.2酵母菌属
2.2.1新型隐球菌Crytococcusneofonmans新型隐球菌是人类的致命性真菌之一,每年新发感染高达万例,近60万人死于隐球菌感染[43]。隐球菌性脑膜炎即使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脑膜炎病死率仍高达35%~40%[44]。
从Z.chiloperonevar.angustifolium[42]分离出的铁屎米酮、5甲基铁屎米酮及Z.xanthoxyloides茎皮和根的提取物对新型隐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9]。从Z.rhoifolium分离获得呋喃喹啉类生物碱、苯并啡啶类生物碱,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勒欓碱对新型隐球菌有抑制作用,白屈菜赤碱作用强度与制霉菌素相当[22]。
2.2.2白色念珠菌Canidiaalbicans、热带念珠菌C.tropical、皮状丝孢酵母C.dermatit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花椒精油[31]、厚皮花椒提取物[40]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MIC分别为25、8μg/mL。从Z.hyemale[24]的新鲜幼叶、新鲜成叶、果与花提取的精油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效果,且抑制效果最好的是果实精油,MIC为10mg/mL。Z.leprieurii叶、根、树干提取物与Z.xanthoxyloides树干提取物[39]对白色念珠菌都有抑制作用。
从Z.chiloperonevar.angustifolium[42]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铁屎米酮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从Z.fagara[45]中分离出的酰胺化合物N-isobutyl-(2E,4Z)-octa-2,4-dienamide与苯丙素类化合物cuspidiol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从Z.rhoifolium[22]中分离得到呋喃喹啉类生物碱、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并通过对白屈菜赤碱结构修饰获得另一个苯并啡啶类生物碱2,3-二氢白屈菜红碱衍生物,白屈菜赤碱对白色念珠菌均显示很好的抑制活性,而2,3-二氢白屈菜红碱衍生物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显示较好的抑制活性,但活性不如前者,两者的活性均弱于制霉菌素。
2.3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现已成为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仅次于曲霉属真菌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低。
簕欓花椒精油[46]对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施瓦贝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schwabe有抑制作用,郑楠楠[47]发现簕欓花椒乙醇提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20%甲醇水部位、40%甲醇水部位、60%甲醇水部位对尖孢镰刀菌抑制效果好,40%甲醇水部位效果最好,MIC均为3.91μL/mL。
2.4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毛癣菌造成的皮肤感染最为常见,其中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癣菌。
厚皮花椒、Z.martinicense(Lam.)DC与Z.fagara提取物对须毛癣菌都有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的是Z.fagara,抑菌圈为13mm[40]。Z.leprieurii和Z.xanthoxyloides的叶、树干、根提取物[39]对须毛癣菌、红色毛癣菌T.rubrum都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最好的为Z.xanthoxyloides树干部,抑菌率分别为75%、90%。从Z.chiloperonevar.angustifolium[42]中分离出的铁屎米酮、5-甲基铁屎米酮对毛癣菌属有较好抑制效果。
3抗病毒作用
从青椒[48]中得到化合物光叶花椒酮碱和collinin表现出抗乙肝病毒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1、30.8μg/mL。从两面针[49]中分离出的白鲜碱、5,6-二氢-6-甲基光叶花椒酮碱和5-甲氧基白藓碱均有抗乙肝病毒活性,其中后2个化合物抗病毒效果优于拉米夫定,有望进一步开发研究。
花椒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选择指数(SI)为5.2[50]。
椿叶花椒Z.ailanthoidesSieb.et.Zucc.和兰屿花椒Z.integrifoliolumMerr.、簕欓花椒树干部位有明显的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作用,并且从中分离出抗HIV有效成分德卡林碱与γ-崖椒碱[51]。
青花椒种子精油对猫杯状病毒、鼠诺如病毒都有抑制活性,且对猫杯状病毒的抑制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进攻宿主细胞[52]。
Z.coreanumNakai、青花椒、藤椒、秦椒(竹叶椒)[53]对流感病毒A/WS都有效果,其中藤椒果实与叶提取物、秦椒叶提取物对A/WS的IC50分别是(8.88±0.32)、(8.18±1.47)、(8.89±0.26)μg/mL。秦椒叶提取物、藤椒茎与叶提取物、Z.coreanum树干提取物对流感病毒A/PR/8显示抑制效果,秦椒与藤椒叶提取物对A/PR/8的IC50分别为(9.28±0.22)、(9.02±0.18)μg/mL。秦椒叶和藤椒果实提取物对流感病毒B/Lee/40有抑制作用,秦椒叶提取物对B/Lee/40的IC50为(0.44±0.06)μg/mL。而奥司他韦只对A/WS有效果,IC50为(65.3±15.2)μg/mL。
4杀原虫、寄生虫作用
4.1杀虫、抗疟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截至到年,全球约有30.2亿具有疟疾危险性的高危人群。虽然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筛选了大量防治疟疾的药物,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抗氯喹恶性疟迅速扩散蔓延,抗药性程度不断增加,我国的海南、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抗药性疟疾的流行[54],因此寻找新的抗疟药以便应对这种抗药性疟疾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Z.heitziiAubrév.etPellegr[55]茎皮对冈比亚按疟蚊的成虫与幼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Z.heitzii中caryophylleneoxide、二氢氯化两面针碱、芝麻素、墙草碱混合液对冈比亚按疟蚊的成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单体化合物抑制效果好,而墙草碱对幼虫效果较好。墙草碱是很好的冈比亚按疟蚊成虫与幼虫抑制剂。Z.heitzii[56]中的墙草碱、heitziquinone、二氢氯化两面针碱对疟疾寄生虫有明显作用,其中二氢氯化两面针碱作用效果最好。
来源于Z.lemairei(DeWild.)P.G.Waterman[57]的单体10-O-demethyl-17-O-methylisoarnottianamide(DM)、氯化两面针碱、6-acetonyl-N-methyl-dihydrodecarine(MD)与白屈菜赤碱对冈比亚按疟蚊成虫与幼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DM、MD效果最好,以上化合物可以作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自然杀虫剂。
4.2肠道寄生虫
花椒油、花椒煎剂、花椒鸡蛋可以治疗胆道蛔虫,花椒油配合大黄可以治疗蛔虫性肠梗阻[58-63]。
4.3螨虫
花椒精油[64]对2种人体蠕形螨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并且对皮脂蠕形螨的抑杀作用明显强于毛囊蠕形螨,由此可见应用花椒精油治疗人体蠕形螨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花椒精油[65]对脓疱、丘疹、结节、炎性皮损、螨虫感染有作用,且花椒精油对脓疱、丘疹、结节、炎性皮损的治疗效果优于新肤螨灵,花椒精油对痤疮、酒糟鼻有效率达%,且对螨性脱发的治疗效果优于新肤螨灵,而且与硫磺香皂相比,花椒霜剂对酒糟鼻、痤疮、脱发的治疗效果更好。
5结语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结构新颖,是创新药物及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66-67]。目前,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细菌代谢产物,对于其他的天然药物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还不深入,有很大的潜力。
花椒属植物资源丰富,文献报道表明花椒属植物总提物、有效部位和一些单体成分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显著的抗感染性病原体活性,对有些病原体的作用甚至强于临床常用抗菌药,有些成分对常见的抗感染药耐药的病原体也显示一定的作用,因此本属植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有望开发出新型抗感染药物。
参考文献(略)
来源:娄京荣,郑重飞,李莹,王文雪,亓超,姚庆强.花椒属植物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49(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ddqh/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