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参数
HMASAdelaide阿德莱德号():伯明翰级(Birmingham)轻巡洋舰
排水量
5,吨(标准),6,吨(满载)
尺寸
舰长:.1m(全长)舰宽:15.2m吃水:4.9m(平均值)
动力
两台Parsons涡轮机,十台Yarrow锅炉,两根螺旋桨轴,产生23,马力
最大航速
24节
航程
海里(航速16节)
武器装备
7门6英寸MarkXII主炮(单管),2门4英寸炮(单管)。
装甲
舷侧:3英寸;甲板:1.5英寸;舰桥指挥塔:4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年夏:增加了6门单座20毫米防空炮,以及一部型水面搜索雷达.
年夏:拆除了一门6英寸和一门4英寸的火炮,增加了4门MarkII型深水炸弹,以及型火控(安装在4英寸炮台上)。
战时服役
阿德莱德号在本土水域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直到年9月被派往努美阿,以对抗维希法国在新喀里多尼亚的活动。从年10月到年5月,阿德莱德号一直停留在本土水域,然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改装。在完成改装后,她在印度洋上作为护航船队进行护航,并在11月拦截并击沉了一艘德国封锁船。年6月至9月,她又进行了一次改装,然后一直在本土水域停留,直到战争结束。
HMAS澳大利亚号(Australia)和堪培拉号(Canberra):肯特级(Kent)重巡洋舰
排水量
10,吨(标准),13,吨(满载)
尺寸
舰长:.1m(全长)舰宽:20.8m吃水:5.0m(平均)
动力
四台布朗-柯蒂斯涡轮机,八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80,马力
最大航速
31.5节
航程
9,海里(12节)
武器装备
8门8英寸双联装MarkVIII舰炮
8门4英寸双联装MarkV舰炮(澳大利亚)
4门4英寸单管MarkV舰炮(堪培拉)
4门单管2磅乓乓防空炮
2门四联装0.5英寸机枪
8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个四联装发射器中。
载机:一架水上飞机,配有弹射器(年以前只在澳大利亚使用)
装甲
舷侧:1–4.5英寸甲板:1.4英寸炮塔和指挥塔:1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澳大利亚号
(Australia)
年夏:拆除了鱼雷发射管和机枪,增加了7门20毫米单管炮,以及全套雷达设备(火力控制、水面搜索和空中预警)。
年3月:拆除了飞机和弹射器,安装了新的三角桅杆,单管20毫米防空炮改成双联装。
年8月:拆除了右舷吊车雷达装置被升级。
年2月:拆除了X炮塔,增加了两门8管2磅乓乓防空炮,加上两门四联装、一门双联装和两门单管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
战时改装
堪培拉号
(Canberra)
年5月:增加4门单座4英寸火炮,以及2门8联装2磅"乓乓"和4门单座20毫米防空炮。增加了雷达装置(型水面搜索,型空中预警)。
战时服役
澳大利亚号
(Australia)
澳大利亚号在澳大利亚和非洲之间执行护航任务,直到年7月,她在挪威附近短暂服役。她参加了9月对达喀尔的攻击,然后于年3月返回澳大利亚。在印度洋执行了更多的护航任务后,她成为驻扎在努美阿的澳新军团舰队的旗舰。她参加了珊瑚海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战斗,并在西南太平洋一直停留到年。10月,她在一次神风特攻队的攻击中受损,一直到年1月,她再次受损,这次是在菲律宾的吕宋岛附近。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她一直没有服役参战。
战时服役
堪培拉号
(Canberra)
堪培拉号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一直在本土水域巡逻。年7月,她冒险进入印度洋搜寻德国船只,但她在那里的第一次遭遇是在年3月,当时她拦截并击沉了两艘商船。此后,她加入了护航船队,12月转到东印度群岛。年初,她进行了一次改装,从6月开始,她与美国海军一起在南太平洋作战。8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一次夜间战斗中,在萨沃岛附近被击沉。
年夏天的澳大利亚号。到了这个阶段,她的战斗力已经通过增加火控、空中搜索和水面搜索雷达而得到了增强。当时她正作为驻扎在南太平洋的澳新军团舰队的旗舰。HMASShropshire什罗普郡号伦敦级重巡洋舰
排水量
10,吨(标准),13,吨(满载)
尺寸
舰长:.8m(全长)舰宽:20.1m吃水:6.3m(平均)
动力
四台帕森斯涡轮机,八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80,马力
最大航速
32.5节
航程
9,海里(12节)
武器装备
()
8门8英寸双联装MarkVIII舰炮
8门4英寸双联装MarkV舰炮
2门八联装2磅乓乓防空炮
7门20毫米双联装防空炮
4门20毫米单管防空机枪
8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具四联装发射器中。
装甲
舷侧:1–4.5英寸甲板:1.4英寸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英寸
雷达
()
型(水面搜索)、型(空中预警)、型(轻型防空炮火控)、型(重型防空炮火控)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年春:增加了两门20毫米单管炮。
年春:拆除5门双联装和7门单联装20毫米炮,以及鱼雷发射管。增加11门40mm单管博福斯防空炮。
年初夏:增加了4门40毫米博福斯单管防空炮
战时服役
什罗普郡号(Shropshire)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到年12月,之后被转到皇家海军。当时她正在进行改装,并在年4月完工后服役。再一次的改装使她的服役推迟到6月。年8月,她驶往澳大利亚,途中护送一支船队前往开普敦。在8月抵达后,她加入了第74特遣舰队,并在西南太平洋地区服役,在新不列颠岛和金钟群岛附近参与了作战行动。年9月,她参加了收复菲律宾的行动,直到年6月,她在婆罗洲的巴厘巴板支援两栖作战。年8月日本投降时,她在日本本土岛屿附近。
和许多英联邦巡洋舰一样,HMASShropshire也有一系列混合的防空武器,其中之一就是这种--八联装2磅MarkVIII乓乓炮。这种老式武器虽然缺乏现代防空炮的初速和打击力,但却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武器。HMAS悉尼号(Sydney)、珀斯号(Perth)和霍巴特号(Hobart):珀斯级(Perth)轻巡洋舰
排水量
6,吨(标准),8,吨(满载)悉尼号(Sydney)6,吨(标准),8,吨(满载)珀斯号(Perth)7,吨(标准),吨(满载)霍巴特号(Hobart)
尺寸
舰长:.4m(全长)舰宽:17.3m吃水:5.6m(平均)
动力
四台帕森斯涡轮机,四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72,马力
最大航速
32.5节
航程
7,海里(航速12节)
武器装备
8门6英寸MarkXXIII舰炮,四座双联装炮塔。
8门4英寸MarkV舰炮,四座双联装炮塔。
3个4联装0.5英寸机枪
8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具四联装发射器中。
载机:一架海象式水上飞机(SupermarineWalrus),配有弹射器。
装甲
舷侧:1–3.5英寸甲板:1.4英寸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悉尼号
(Sydney)
年春:增加了四门20毫米单管防空机枪。
珀斯级澳大利亚轻巡洋舰的主武器为8门6英寸MarkXXIII舰炮,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上。这些火炮是手动装填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比平时更高的射速。这张照片是在HMAS珀斯号(Perth)上拍摄的。战时改装
珀斯号
(Perth)
年春:增加了四门20毫米单管防空机枪,取代了两门四联装机枪。
年5月:增加4管2磅"乓乓"炮。(7月拆除)。
年7月:增加了4管2磅乓乓(7月拆除)。增加型水面搜索(目标指示)雷达。
战时改装
霍巴特号
(Hobart)
年春:增加了四门20毫米单管防空机枪。
年7月:拆除弹射器和水上飞机。
年10月:安装三脚架桅杆,4英寸火炮重新布置;增加型雷达(空中预警)、SG型雷达(美国水面搜索)、型和型雷达(目标指示)、型、型和型(火控)雷达。
年12月:拆除了四管机枪和除一门单管20毫米外的所有防空机枪,取而代之的是三门双联装和五门单管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以及两门四管2磅乓乓炮。
战时服役
悉尼号
(Sydney)
悉尼号在澳大利亚水域停留到年4月,然后护送一支船队前往锡兰,然后继续前往地中海,于5月初抵达。在参加卡拉布里亚战役(7月9日)之前,她参与了对巴迪亚的轰炸,并击沉了一艘意大利驱逐舰。当月晚些时候,她在斯帕达角战役中与两艘意大利巡洋舰交战,并在地中海东部停留到1月,然后启程回国。她在本土水域和印度洋巡逻,直到11月19日,她在西澳大利亚州鲨鱼湾附近遭遇德国突击舰科莫兰号(Kormoran)。在随后的战斗中,两舰均被击沉--悉尼号全军覆没。
战时服役
珀斯号
(Perth)
战争爆发后,珀斯号被派往西印度群岛,除了在其他地方短暂巡逻外,她一直在那里呆到年3月。珀斯号在西澳大利亚的花园岛进行改装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澳大利亚和中东之间为护航队护航。从6月到11月,她是澳大利亚中队的旗舰,以本土水域为基地。12月,她被派往地中海,一直到年5月,她在一次空袭中受损。经过修理后,她回到了澳大利亚。年8月至11月,她在悉尼进行了一次改装,2月她驶往东印度群岛。她参加了爪哇海的战斗(2月27-28日),并于次日晚上在巽他海峡作战时被击沉。
战时服役
霍巴特号
(Hobart)
战争开始时,霍巴特号在本土水域,随后在印度洋从事护航任务。从年6月到10月,她在红海执行任务,然后返回澳大利亚。随后,她作为第44特遣部队(年5月起为第74特遣部队)的一部分,在西南太平洋--主要是在珊瑚海--开展活动。年7月,在新乔治亚岛附近,她被一艘日本潜艇的鱼雷击中,但她得以顺利返回悉尼。修理工作一直持续到年初,当时她重新加入了在婆罗洲附近活动的TF74特混舰队。她支援了在Tarakan和Balikpapan的登陆,然后向北驶向日本。日本投降时,她在东京湾。
在同级三艘轻巡洋舰中,HMAS悉尼号的改装程度最低。她的4英寸单管炮安装了炮盾,增加了4门20毫米高射炮,并提供了一个改进的飞机弹射器,但她在进一步改进之前就在战斗中损失了。她甚至没有她的两艘姐妹舰上安装的成套雷达。英国皇家海军HMS(后来的皇家新西兰海军HMNZS)利安德号(Leander)和阿基里斯号(Achilles):Leander级轻巡洋舰排水量
吨(标准),吨(满载)(Leander)
吨(标准),吨(满载)(Achilles)
尺寸
舰长:.1米(全长)
舰宽:16.8米(Leander),17米(Achilles)。
吃水:平均5.8米。
动力
四台Parsons涡轮机,六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72,匹马力
最大航速
32.5节
航程
5,海里(航速13节时)
武器装备
8门6英寸MarkXXIII舰炮,四座双联半炮塔。
4门4英寸MarkV舰炮,分装在4个双联装炮架上(Leander)
4门4英寸MarkV舰炮,分装在4个单管炮架上(Achilles)。
3个4联装0.5英寸机枪
8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个四联装发射器中。
载机:一架海象式水上飞机(SupermarineWalrus),配有弹射器。
装甲
舷侧:1-3.5英寸
甲板:1英寸
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利安德号
(Leander)
年6月:拆除了弹射器和飞机,增加了四管2磅"乓乓"炮。
年10月:重新安装弹射器和飞机。拆除四管双联装舰炮,增加五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
年1月:增加了5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加装型(水面搜索)雷达,加装4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拆除弹射器和飞机。
年4月:拆除"X"双联装6英寸炮塔,增加1门双联装和2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增加两门四管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战时改装
阿基里斯号
(Achilles)
年4月:拆除4英寸单管高射炮,增加7门20毫米单管高射机枪。
年8月:拆除X双联装6英寸炮塔,将3门单管4英寸炮改为4门双联装,增加4门4管2磅乓乓防空炮,将现有的20mm单管高射炮改为7门双联装20mm高射炮,增加4门单管20mm高射炮。
年4月:增加型(水面搜索),型(空中预警),型和型(火力控制)雷达。
年2月:增设双联装20mm高射炮。拆除了两门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增加了一门20毫米单管高射炮和四门40毫米博福斯单管高射炮。
战时服役
利安德号
(Leander)
战争开始时,"利安德"号作为新西兰皇家海军的一部分在本土水域,从年9月至年3月在印度洋上担任护航保护任务。2月,她在孟买附近击沉了意大利的"兰布一号"突击舰。6月,她加入了地中海舰队,参与了对维希法国战舰的战斗,一直到年底。她于11月返回新西兰,并进行了短暂的改装。在整个年和年初,她作为澳新军团中队的一员在西南太平洋服役,参加了在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战役。年7月,她参加了科隆班加拉战役,被日本鱼雷击中。她被送到波士顿进行修理,一直到战争结束。
战时服役
阿基里斯号
(Achilles)
战争开始时,阿基里斯号作为新西兰皇家海军的一部分执行贸易保护任务。11月,她参加了板河战役,受到了轻微的损伤。她回到新西兰进行维修,并恢复贸易保护任务,直到年12月。2月,她加入了在西南太平洋的澳新军团中队,并在战区停留到年2月,当时她在新乔治亚岛附近被一枚炸弹击中。年5月,她回到英国进行维修,并在重新入役后加入了英国东部(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她在太平洋水域一直停留到战争结束。
和她的姐妹舰阿基里斯号一样,HMNZS利安德号(Leander)在年拆除了她的"X"炮塔,同时在科隆班加拉战役中受损后进行维修。这些维修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这张照片显示了她战后的样子。战争期间,加拿大和新西兰都开发了自己的雷达装置。年5月,HMNZS阿基里斯号上安装了一套实验系统,到年夏天,该巡洋舰上安装了改进的火控(SWG)和空中预警(SW)装置。这张拍摄于年2月的照片显示了这些雷达阵列,它们被安装在阿基里斯号烟囱前方的支架上和前桅上。HMS冈比亚号Gambia(后来的HMNZS):开普敦级CapeColony(斐济Fiji)轻巡洋舰
排水量
8,吨(标准),10,吨(满载)
尺寸
舰长:.3米(全长)
舰宽:18.9米
吃水:6.0米(平均)
动力
四台帕森斯涡轮机、四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80,匹马力
最大航速
32.25节
航程
6,海里(航速13节时)
武器装备
12门6英寸MarkXXIII舰炮,4座三联装炮塔。
8门4英寸MarkXVI舰炮,4座双联装。
2门4联装2磅乓乓炮
10门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和5门单管高射炮
2座3联装发射器中的6枚21英寸鱼雷。
雷达
型(水面搜索)、型(空中警报)、型和型(火控)
装甲
舷侧:1-3.5英寸
甲板:2英寸
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2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无
战时服役
冈比亚号在年末完成部分改装后,在大西洋上执行了几个月的巡逻任务,然后被派往英国东部(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年5月,她被完全移交给皇家新西兰海军RNZN,并在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洋活动,直到年底。在奥克兰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后,她加入了特遣舰队,在冲绳和台湾岛附近海域执行任务,在战争结束前不久,她短暂返回本土进行改装,然后在日本附近海域执行任务。
英国皇家海军HMS乌干达号Uganda(后来的加拿大皇家海军HMCS)。殖民地角CapeColony级(乌干达Uganda)轻巡洋舰
排水量
8,吨(标准),10,吨(满载)
尺寸
舰长:.3米(全长)
舰宽:18.9米
吃水:6.0米(平均)
动力
四台帕森斯涡轮机、四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80,匹马力
最大航速
32.25节
航程
6,海里(航速13节时)
武器装备
9门6英寸MarkXXIII炮,三座三联装炮塔。
8门4英寸MarkXVI火炮,4座双联装炮塔。
三门四管2磅乓乓防空炮
4门20毫米双联装和8门单管高射炮
6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个三联装发射器中。
载机:两架海象水上飞机(SupermarineWalrus),配有弹射器
雷达
型(水面搜索)、型(空中警报)、型(火控)
装甲
舷侧:1-3.5英寸
甲板:2英寸
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2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年4月:拆除了飞机和弹射器,同时增加了4门20毫米双联装高射机枪、3门四管炮和2门单联2磅乓乓防空炮。型和型(水面搜索)取代型,型(火力控制)取代型。
战时服役
在转移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皇家海军后,乌干达号驶往英国进行了短暂的改装。随后她被派往太平洋,并于年3月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作为第57特遣舰队的一员,她在台湾岛、特鲁克和琉球群岛附近参加了行动,之后又支援了针对日本本土的航母行动。
HMCS安大略省号Ontario:殖民地角CapeColony级(牛头怪Minotaur)轻巡洋舰;
排水量
8,吨(标准),11,吨(满载)
尺寸
长度:.3米(全长)
舰宽:19.2米
吃水:6.3米(平均)
动力
四台帕森斯涡轮机、四台锅炉、四根螺旋桨轴,产生80,匹马力
最大航速
32.25节
航程
6,海里(航速13节)
武器装备
9门6英寸MarkXXIII舰炮,三座三联装炮塔。
10门4英寸MarkXVI炮,5座双联装炮塔。
四门四管2磅"乓乓"防空炮
8门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和6门单管高射炮
6枚21英寸鱼雷,装在两个三联装发射器中。
雷达
型(水面搜索)、型(空中警报)、型(火控)
装甲
舷侧:1-3.5英寸
甲板:2英寸
炮塔和舰桥指挥塔:1-2英寸
舰员
人
战时改装
年6月:拆除了两门20毫米高射炮,由8门40毫米的博福斯单管高射炮取代。
战时服役
安大略号入役后,驶向英国太平洋舰队,但在她到达之前,战争已经结束。
黑王子号(BlackPrince)是一艘经过改装的迪多级(Dido)防空巡洋舰,装备有8门5.25英寸速射炮,共4座双联装炮塔。她于年末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并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与太平洋舰队一起度过。战争结束后,她被借给新西兰皇家海军,并一直为他们服役,直到年她的服役生涯结束。七77七谢谢赞助,继续铲武器装备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ddqh/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