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无疑是疫情暴发后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年全球航空客运量为18亿人次,比年的45亿人次减少60.2%。其中,国际航空客运需求同比下跌75.6%;国内航空客运需求下降48.8%。
当年全行业客运总收入下降69%,净亏损总额为亿美元。
这是自年以来,航空客运量首次出现这样大降幅的一年;也是自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繁荣了11年的航空业第一次遭受如此重创。
疫情冲击之下,英国廉价航空公司Flybe率先宣布破产,成为此次疫情中第一家倒闭的航空公司,随后20多家航空公司相继宣布倒闭,除了维珍澳大利亚航空、泰国酷鸟航空、加拿大乔治亚航空等,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哥伦比亚航空、南非航空和背风群岛航空公司也都撑不下去了,纷纷宣布破产或者进入破产相关程序。
年全球航空客运业务量有所回升,国际民航组织的数据显示,当年世界范围旅客数量达23亿人次,是年水平的49%,与年60%的降幅相比有所上升。
今年复苏的势头仍在延续。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今年3月份航空客运总需同比年3月份增长76.0%;尽管低于2月份同比增长率(.9%),但3月份客运量是疫情暴发以来最接近年的需求水平,下降41%。
其中,国内客运量同比增长11.7%,国际客运需求增长.3%;环比上月,大多数地区的业绩都有所提升,欧洲航空公司领跑各地区。
不过,3月份国际客运量仍比年同期下降51.9%。
去年,在波士顿举行的年会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威利·沃尔什曾乐观表示:“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复苏之路已在前方。航空业再一次展示其强韧的生命力和灵活性。”
近日,威利·沃尔什再次乐观表示,航空业客运量的恢复正在加速,照这个趋势继续下去,该行业可以在年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比其之前的预测早一年。
航空分析公司Cirium(睿思誉)首席执行官JeremyBowen认为,到年底,国际航班客运量将仅比年少约25%到30%。整体来看,全球客运量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仅比年水平少15%。
5月17日,东盟十国中的新加坡、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交通部长在首届樟宜航空峰会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在运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及安全等方面合作,支持航空业复苏。
为航空复苏做准备,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以及多家航空公司已开始积极招聘,超过个职位空缺有待填补。
汉莎集团、澳洲航空等航空公司开始增购飞机。
那么,全球航空业复苏前景如何?
航空业复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航空制造面临哪些制约?
航空业面临哪些重大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福卡智库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研讨。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认为,尽管伴随着疫情的结束,航空业迎来复苏,但复苏前景依然堪忧,面临悖论,长远发展也面临技术变革带来的釜底抽薪。
后续系列会员报告《国际航班“命悬一线”》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深入分析预判。
本次会议还讨论了以下问题:
网络巨头的中年危机与马斯克的“跨界通吃”
企业能力双重备份
恐怖主义的肥田沃土究竟在哪里?
欧盟与北约发展趋势
难民态势与移民趋势
封城经济国内城市比较
内容产业发展趋势
东北亚格局
如何救经济?
加密货币趋势分析
中美两极磁场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lyjd/1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