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三)
3月17日1、翻译《孙权劝学》
2、阅读《骆驼祥子》十六至十八章,完成读书笔记一页。"
3月18日1、翻译《木兰诗》
2、阅读《骆驼祥子》十九至二十一章,完成读书笔记一页。"
3月19日1、将《卖油翁》抄写一遍,读不准的字词请查字典并用红笔将拼音标在文中,并背诵。
2、翻译《卖油翁》。"
3月20日1、预习第一课《邓稼先》,并将课后字词注音,并拼音字词抄三默一。
2、阅读《骆驼祥子》二十二至二十四章,完成读书笔记一页。"
3月21日《骆驼祥子》一书我们已经读完了,书中的人物有的让我们唏嘘,有的让我们敬佩,有的让我们同情,而有的让我们百味夹杂。请你以“我看——(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就书中某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3月22日好好休息,放松心情。
3月23日收看“我是接班人”战“疫”专题课,第6课《在战“疫”中成长——致敬未来》,写篇不少于的观后感。
2
八年级“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三)
3月17日1.抄记八下第1、2课词语。
2、阅读《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并作摘抄。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童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很深,尤其是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就严厉地问:“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我正发抖时,母亲一把把我抱走,说:“别理你爸爸。”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
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我小时候盖的被子,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人家送我母亲十几种毛线,她就织成毛衣,每年过年再把旧毛衣拆了,用旧毛线织出新花样,便又是一件新衣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旁,看她买菜、包水饺。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变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
我很同情现在的小孩。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择菜,你给他们四季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没有人带着他们择菜洗菜。他们也很少吃到真正好吃的东西。如今,再富有的人家,小孩子也难免吃到很糟糕的东西。
美的感受,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是多么奢侈,因为那是母亲亲手做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拆洗一次。
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槌敲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淘米水浆过,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我想现在全世界能买到的最贵的名牌被子,大概都没有那种奢侈。这几年我到日本,发现日本到现在还有人用这种方法洗被子、浆被子。这是一种生活情调,美的情调。
我觉得现在的人其实很穷,我们很难为慢节奏的生活花钱。但其实,慢节奏中才有生活的质量。今天的有些富豪,盖着乱七八糟的被单,清洗的时候就丢进洗衣机,用的可能是含有不健康成分的洗衣粉。所以忽然觉得,我成长的过程其实是相当富有的,所有手工的物品,都有一种买不到的精致。
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人类五种感官的活动,构成了美学。所谓美的感受,也源自你对一个人的情感,对一个地方的情感,对一个事物的情感。我的第一堂美学课,其实是母亲给我上的。我们过去经常会走到院子里去看一朵花、一片叶子,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举动,她不像其他大人,看到小孩没事做的时候会慌张。
我尽量学习母亲的这种不慌张。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每年四月,羊蹄甲红成一片,上课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到,十八九岁正在恋爱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心思听课。我会停止上课,带学生去花下坐一个钟头,聊天,或什么都不做。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课堂。不是每天都要如此,而是教育者偶尔要带孩子出去看花,去听海浪的声音,让他们脱掉鞋子去踩沙滩。教育不要那么功利,要让年轻人重新找回他们身体里的很多的渴望。
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而在当今的职业状态下,做父母的很难做到。
我有一个朋友,他爸爸已经九十多岁,这几年身体不好,坐在轮椅上。他请了三个护工照顾爸爸。有一天他跟我说他快累死了,爸爸却总是抱怨。我就说,老兄,讲老实话,你爸爸不需要护工,你爸爸需要你。
我们可能完全忘记了亲子关系是什么。我告诉朋友,你父亲需要的不是医师也不是看护,在他心灵最荒凉的时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搂搂他的肩膀,跟他撒娇。对上一辈如此,对下一辈亦然。
我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人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他们进入这家公司以后就有股份。他们每天看着股票涨跌,但如果十年内离职,股票就全部收归公司。所以没有一个人敢离职,人就相当于卖给这家公司了。
这是他们认为最好的管理。这家公司的业绩到现在依旧很好,可是同时他们也要付出代价。他们的主管很自豪地告诉我,这里没有人在晚上十一点以前回家,其中有一个,八年都没有休假。
有一天我讲完课,有人向我提问,他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她应该去学小提琴还是钢琴?”
“你是那位八年没有休假、晚上十一点都不回家的爸爸吗?”我问道,他点点头。然后我给出了我的建议:“你可不可以先不要关心女儿要学小提琴还是钢琴,赶紧回家抱抱她吧。”
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的这个建议,但我真的希望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够记住父亲的体温,将来她走到天涯海角,也能拥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这是人最本质的、最根本的渴望,即便我带进课堂的是艺术,但我所要表达的,却不只是艺术,还有艺术旨在传达的生活哲学。
因此,我感谢我母亲的陪伴,感谢我们一起做过的看似无聊的事情。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的人生梦想是“狂飙”,“狂飙”是生命飞扬的追求。感谢母亲记住了她青春时的热情、爱与狂飙的梦想,并告诉我,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
3
九年级“停课不停学”自主学习指导建议(三)
3月17日1、读背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和课下注释,并默写重点字词注释;
2、阅读文章《刘汉俊:人类,从血泊中站起》并完成摘抄或写点感悟;
刘汉俊:人类,从血泊中站起
一向英雄的武汉,忽然成了一座教人心疼的城市;一向聪明机灵勤奋敢拼的九头鸟,真的受伤了。
“你此刻的心,像一个泪包,一碰就是汪洋一片”,这是我的长诗《给武汉的一封信》里的一句。这种感觉,是这些天来我在同家乡众多亲友的密切联系中得出来的。写下“泪包”二字,我已然是泪包了。
武汉封城,春节无法回家,我只能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强国直播”看武汉。八个摄像头直播武汉的街景实况,其中一个正对长江边上的江汉关钟楼。画面里的长江依然浩瀚,但南北穿梭的轮渡停摆了,孤零零的趸船泊在岸边;对岸的建筑春笋般矗立,偶有一两艘货船队从东往西逆水而上;往日里人车挤挤密密熙熙攘攘的沿江大道,此刻鲜见人身车影;旁边是著名的江汉路步行街,此刻空荡寂寥。画面的主角,是江边那座已近百年历史的江汉关钟楼,嶙峋骨立昂然倔强,楼顶一杆鲜红的国旗依然迎风飘扬。
欧洲风格的江汉关是英国殖民者设立的海关,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见证,也是汉口开埠、武汉走向近代的标志。早已收归国有的江汉关曾是武汉海关的办公地,现在是武汉海关江汉关博物馆,收着中国海关的风云沧桑。不知道茕茕孑立的江汉关目睹百年未有的空旷,是否觉得孤独而怆然?大钟的指针是否依然坚定地前行,在寒风冷雨中还能否发出深沉浑厚而悠扬飘远的钟声?
每每看到这个画面,我都为之心动。那天清晨,一位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保洁工进入了画面,在空落落静悄悄的江汉关街面,这个踽踽独行的身影认真地打扫地上的落叶枯草。几乎在每天的早晚时分,这个生动的画面都会出现,让我鼻子发酸。全城封闭,万人归巷,他们依然顶着寒风,冒着风险,维护着这个城市的容颜和尊严,坚定而执着。他们的存在是一种坚守,他们的身影是一种力量,有了他们你可以长舒一口气,这座城市还在正常运转。
江汉关上空阴云笼罩,像武汉城此刻的心情。新型冠状病毒有如魔鬼,暴虐地攫取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威胁无处不在,死神随处藏身,城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这恐怖的足音,都有认识的或拐几个弯认识的人被感染、被确诊,甚至罹难,提前没有预约,中枪没有前兆,对象不加选择。几十例、几百例、上千例,数据不断攀升,像是开发互联网产品进行的灰度测试;比灰度测试更可怕的是,下一个是谁、什么时间、程度怎样、结果如何、扩大到多大范围,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们是院士、教授、博导、医院院长、医生护士、工程师、董事长、警察、画家、诗人、导演、飞行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长江救人者、出租车司机、健美冠军、农民工兄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孝顺的儿女乖巧的孩子,是我的老师、学长、熟人、同乡,同学的朋友、朋友的同学。看着那一个个在猝不及防中倒下的身影,我一阵阵地心疼。心有时候是会疼得落泪,甚至会滴血的。
我对武汉,没法不牵肠挂肚。我的祖籍是湖北赤壁,距武汉一小时车程。武汉是湖北人的中心,是湖北人工作生活的坐标指向。父亲当年从赤壁山沟里考入北师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位于汉阳的军工厂工作。我在汉阳的龙灯堤旁边上的幼儿园,3岁起跟着擅泳的父亲在汉水里学游泳,所以才有了我后来多次参加7·16横渡长江活动。读小学时我回到赤壁老家的山村莲花塘刘家,每年的寒暑假回到武汉,两次读大学都在武汉。第一次参加工作在武汉,在长江边上度过了我人生最浪漫最具印记的五年。我曾经工作的办公大楼距江汉关钟楼百步之遥,到我曾经住了三年的汉口洞庭街只需三分钟。虽然我现在在北京工作,但一年总要回几次武汉看望年迈的父母。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困在家中不敢出门,我每天几个电话和视频查父母的岗,检查平时就在家中憋不住的老父亲是不是擅自出门了,是不是听话了。在武汉,还有那么多亲人,数不清的来自武汉的信息,向我诉说着难过、痛苦、愤懑、悲伤、祈盼。
不光是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等,还有我的故乡赤壁,湖北的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数据都牵扯着我。
湖北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但现在它是一只受伤的九头鸟,一个曾经聪明勤奋、能闯敢拼、顽皮活泼、重情重义,此刻却是满心伤楚楚、满眼泪汪汪的孩子。如何教人不心疼!
令人心疼的,不仅仅是今天的湖北、武汉,还有我们这个在多难中兴起的民族,这个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国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xzqh/1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