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亚

蔡邕年谱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年),蔡邕出生于陈留郡尉氏县圉乡蔡家庄。

根据《春秋左传》记载:今天尉氏县这一带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的东部边疆(圉);今天蔡庄镇这一带在郑庄公时期(公元前——前年)是郑国的圉地,在郑简公时期(公元前——前年)是郑国的圉城。公元前年,蔡国被楚国灭亡后,蔡邕的祖先为了避难,逃亡迁徙到郑国圉城安家定居,起名叫蔡家庄。

蔡邕十四世祖蔡寅,汉高帝刘邦时因辅佐有功,被封为肥如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蔡寅以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三月封侯,传至孙蔡奴,蔡奴无子,封号被削除。”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西汉宣帝下诏以蔡寅曾孙肥如大夫蔡福传承家业。之后,蔡氏一族史籍缺乏记载。直到六世祖蔡勋,字君严,好黄老之学,汉哀帝时期(公元前6——前1年)以孝廉为长安邰县县长,平帝时期(公元1——5年)为郿县县令。之后,史书又不见记载。到了蔡邕祖父蔡携,字叔业,东汉顺帝时期(公元——年)以司空府掾属考核政绩优等,升迁新蔡县县长,享年79岁。蔡邕父亲蔡稜,字伯直,是蔡携的长子,一生未出仕为官,有清白的品行,谥号曰贞定公;母亲袁氏,是今河南太康县人,司徒袁滂之妹。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年),十六岁。蔡邕父亲应当去世于这年以前。父亲去世没几年,母亲也去世,庐墓三年。蔡邕作《祖德颂》等文章。此年以前,拜太傅胡广为师。

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年),二十一岁。这年夏季,琅邪王傅蔡朗去世,安葬在陈留郡尉氏县圉乡蔡家庄祖坟。蔡邕为族伯父(或叔父)蔡朗写作《琅邪王傅蔡朗碑》。此碑立在蔡家庄南七里处的祖坟里。清初金石专家黄叔璥(顺天府大兴县人)在《中州金石考》曰:“琅邪王傅蔡朗碑文蔡邕撰,有断碑数十字在尉氏县。”这年蔡邕好友孔融生。此年前后,与尉氏县圉乡瑶台村大家闺秀赵五娘结为伉俪。

桓帝永寿元年(),二十三岁。六月,洛水决口,南阳大水。下诏被水淹死者,令郡县寻求收葬。蔡邕的《颍川太守王立义葬流民颂》应当作于本年。这年蔡邕好友曹操出生。

永寿二年(),二十四岁。作《玄文先生李子材铭》等。

桓帝延熹元年(),二十六岁。被梁州征召为官,让给同郡人申屠蟠。《后汉书》记载:申屠蟠字子龙,陈留郡外黄县人。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蟠)比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延熹二年(),二十七岁。被皇帝征召进京,行至偃师县,上书称病,又回到尉氏县圉乡蔡家庄,并根据一路所见所闻,创作了《述行赋》。此年还作《霖雨赋》和《汝南周巨胜碑》等。这年前后,被鹿村好友设宴招待,听琴辨杀气之音。

延熹三年(),二十八岁。作《陈留东昏库上里社铭》和《释诲》等。

延熹四年(),二十九岁。作《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和《正交论》等。

延熹六年(),三十一岁。作《朱公叔谥议》、《鼎铭》和《坟前石碑》等。

延熹七年(),三十二岁。作《荆州刺史度侯碑》等。

延熹八年(),三十三岁。五月,太尉杨秉去世。作《太尉杨秉碑》。八月,桓帝遣使者到梁国蒙城祭祀仙人王子乔冢,蔡邕作《王子乔碑》。十月,作《司空房植碑铭》。这年,弟子阮瑀出生于尉氏县圉乡阮庄。

延熹九年(),三十四岁。作《为陈留太守上孝子表》。这年十二月,蔡邕尉氏县洧川镇(当时叫宋楼镇)老乡、好友陈实遭党锢之祸入狱。

灵帝建宁二年(),三十七岁。六月,作《处士圈叔则铭》;七月,作《陈留太守胡公碑》二篇;十月,作《汉交址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及《童幼胡根碑铭》等。

建宁三年(),三十八岁。作《太傅安乐乡侯胡公夫人灵表》等。本年八月,被司空乔玄征召为掾史,很受敬重优待。

建宁四年(),三十九岁。正月,灵帝行冠礼。蔡邕作《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等。正月丁亥日,好友郭泰去世,蔡邕与卢植、马日?赴吊,并作《郭有道林宗碑》。这年又作《青衣赋》等。

建宁五年(),四十岁。正月,灵帝祭祀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蔡邕作为司徒府掾史,随从到原陵,回府后作《车驾上原陵记》。三月,太傅胡广去世,蔡邕为老师写了三篇碑文和一篇祠前铭文。这年出京补任三川郡河平县县长。

灵帝熹平二年(),四十一岁。蔡邕又被朝廷召回拜任郎中,在皇宫藏书的东观阁校定经书。四月,姜肱去世,蔡邕作《彭城姜伯淮碑》。这时,又作《袁满来碑铭》等。五月,迁升议郎。十二月癸酉日发生日食,作《日食上书》,言日食产生的原因。

熹平三年(),四十二岁。作《荐皇甫规表》等。

熹平四年(),四十三岁。蔡邕以为经籍传世久远,文字转抄多有谬误,就与几位大臣上书请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同意后,由蔡邕自己书丹,开始刻碑,共46块,92面,后世称《熹平石经》或《一字石经》及《汉石经》。此年阮瑀十岁。尉氏县学童阮瑀、路粹、苏林等在这年左右,拜蔡邕为师,后来都成为曹操丞相府重要幕僚,世称“尉氏三杰”。

三月九日,百官在司徒府商议历数,蔡邕与五官郎中冯光、沛相上计掾陈晃辩论《四分历》的是非,并作《历数议》一文。太尉李咸去世,作《太尉汝南李公碑》。又作《圣皇篇》等。并创制书法“飞白体”。

熹平五年(),四十四岁。蔡邕与谏议大夫马日?和议郎杨彪、韩说、张华等补续《汉纪》,蔡邕作《灵帝纪》及十意,又补各种列传四十二篇。四月,天下大旱,皇帝派遣大臣到名山祈祷求雨,蔡邕作《伯夷叔齐碑》与《九疑山碑》等。

熹平六年(),四十五岁。四月,大旱,七州遭蝗灾,鲜卑族又入寇三边。六月,朝廷召集公卿百官会议,商讨出击鲜卑事宜。蔡邕以为不可,作《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议》。七月,天下多灾异,皇帝制书引咎自责,并诰群臣各自陈述消除灾异的可行措施。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疏》。八月,进攻鲜卑的军队大败而归,上《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以加强边防。又作《胡广黄琼颂》和《祖饯祝文》等。这年夏季,长女蔡文姬出生于陈留郡尉氏县圉乡蔡家庄。

灵帝光和元年(),四十六岁。正月,作《答丞相可斋议》。二月,始置鸿都门太学,蔡邕任教此学。四月,尚书桓彬去世,作《桓彬论》一文,并立碑称颂桓彬有过人之四德。

七月十日,因灾异连发,诏书召蔡邕等问灾异发生原因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的策略。蔡邕诚心对答,上封事《答诏问灾异疏》。随后,灵帝又特诏独问蔡邕灾异出现之由,又上《答诏问灾异八事》。又作《答特诏问》,用黑色袋子封好奏上。灵帝看后叹息不已,因起身更衣,奏书内容被太监曹节偷看后泄密,得罪一些权贵宠臣。七月十三日,太监头目程璜指使人飞章上书,诬告蔡邕与叔父蔡质数次因私事请托司徒刘郃,刘郃不听,蔡邕父子含恨于心,欲中伤刘郃。于是诏下尚书,召蔡邕诘问状情。蔡邕作《尚书诘状自陈表》。当日,蔡邕与叔父蔡质被收送洛阳诏狱,仇敌弹劾他“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蔡邕在狱中作《被收时上书》。灵帝看罢奏章,也很同情蔡邕父子,并在中常侍吕强和议郎卢植的请求下有所感悟,下诏减死罪一等,与家属髡钳流放内蒙古一带服劳役。八月,蔡邕来到北方边地,居住五原郡(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北)安阳县。这时,蔡邕作《徙朔方报羊陟书》和《徙朔方报杨复书》以报平安。九月,作《戍边上章》一疏,奏请皇上说明所著《后汉十意》事宜。随后在服役闲时,作《月令章句》,即《月令说》。又作《叙乐》篇等。

光和二年(),四十七岁。四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蔡邕被宽宥赦罪,皇上准许回到陈留郡尉氏县圉乡蔡家庄续写《汉史》。从徙边到放归,历时九个月。蔡邕将要上路时,五原郡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宴席上,王智酒醉要蔡邕舞剑助兴,他深感受辱就一甩袖子离开了。王智怀恨于心,上书密告他诽谤朝廷。王智的兄长大太监王甫早就厌恶蔡邕,多次想致他于死地。蔡邕考虑难免祸患,于是逃亡江南吴地避难,依赖泰山羊氏得以生存十二年。

十月,司徒刘郃、太尉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密谋诛杀宦官,事被泄露,皆下狱死。蔡邕作《太尉陈球碑》三篇,其中一篇失传,现存二篇碑文还残缺不全。又作《太尉陈公赞》等篇。

光和四年(),四十九岁。蔡邕逃亡到会稽期间,制作柯笛和焦尾琴,作《笔论》等文。蔡邕在吴地时,得到王充《论衡》一书,视为珍宝,秘而不传。他在会稽时,读赵晔《细诗历神渊》,并赞美此书,认为该书美于王充《论衡》。十二年后回到京师,广泛宣传《细诗历神渊》,学者都曾学习诵读。这期间,吴人顾雍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与经书。有一天,蔡邕读罢曹娥碑文,在碑后题写“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这几年中,蔡邕还作《吊屈原文》、《九惟文》和《翠鸟诗》等。

光和五年(),五十岁。蔡邕在山东泰山羊陟家时,遇上大儒何休去世,于是作《何休碑》。此碑文早已佚失,仅存《文选·褚渊碑文》李善注所引“孝友尽于闺庭。辞述川流,文章云浮”三句。何休官任议郎、谏议大夫。辞述:谈吐;议论。川流:如川之流水,喻口才敏捷,善于辞令。

京兆尹樊陵字德云,勤劳政务,体恤民情。蔡邕作《京兆樊惠渠颂》和《京兆尹樊陵颂碑》称赞之。这年前后,妻子赵五娘带着女儿蔡文姬到南方寻找蔡邕。

光和六年(),五十一岁。这年《熹平石经》碑刻完成,碑高一丈,宽四尺,立于京城洛阳南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每日观者车水马龙,街巷常被阻塞。这四十六块碑,在魏晋战乱时期:西行之《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十四碑存在,十二碑被毁;南行之《礼记》十五碑全被毁坏;东行之《论语》三碑存在,二碑被毁。到了唐宋时期,碑刻全部被毁,碎片流落民间,真是一字千金难求。这年前后,奔劳成疾的赵五娘去世。

灵帝中平元年(),五十二岁。二月,巨鹿人张角领导的农民“黄巾起义”大爆发。五月,太尉乔玄去世,蔡邕作《故太尉乔公庙碑》、《东鼎铭》、《中鼎铭》、《西鼎铭》和《黄钺铭》等。十一月,司徒袁隗之妻、马融之女马伦去世,蔡邕作《司徒袁夫人马氏碑铭》等。

十二月,大将军何进征召陈留郡浚仪县(治所在今开封市,北宋时改为祥符县,年改名开封县)人边让(字文礼)为令史。议郎蔡邕非常敬重边让,认为应该身处高位,于是作《荐边文礼书》等。

中平二年(),五十三岁。二月丁卯日,太尉刘宽去世。蔡邕作《太尉刘宽碑》,立在洛阳上东门处。四月,陈留郡外黄县人、郎中范丹(字史云)去世,蔡邕作《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碑铭》。九月,太尉杨赐去世,蔡邕作《司空文烈侯杨公碑》、《汉太尉杨公碑》和《文烈侯杨公碑》。又作《太尉乔公碑》等。

中平三年(),五十四岁。八月,陈留郡尉氏县宋楼镇(年改置洧川县)老乡、好友陈实(字仲弓)去世,蔡邕作《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和《陈太丘碑》之一。这年前后,又作《司空袁逢碑》等。

中平四年(),五十五岁。九月,杨赐大祥(死一周年)之祭祀,蔡邕作《司空临晋侯杨公碑》。这年,蔡邕老师胡广第四子、议郎胡宁的妻子去世,作《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胡宁早死,夫人抚育孤子胡颢长大成人,官至太守。蔡邕与胡宁有师兄弟之谊,他代胡颢作哀赞,也有深情所在。这年蔡文姬十岁,《三字经》中“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当发生在此年之前。

中平五年(),五十六岁。三月,豫州刺史桓典钦佩陈实的品德学问,要为他立碑,请蔡邕写碑文,于是作《陈太丘碑》之二。这年之前后,续弦牛氏,生次女蔡贞姬和儿子蔡袭。

中平六年(),五十七岁。四月,汉灵帝刘宏驾崩,14岁的皇子刘辩即位,史称少帝。八月,执掌朝政的大将军何进被太监所杀。董卓乘乱进入洛阳,自任司空,控制朝政。董卓为了收买人心,征召天下名士郑玄、申屠蟠、荀爽、韩融、陈纪(陈实之子)等人入朝为官。董卓闻蔡邕名高,征辟他到司空府任职。蔡邕知道董卓心狠手辣,称疾不上任。董卓大怒,用灭族威胁蔡邕,他才不得已前往京师洛阳就职。

蔡邕整装从尉氏县圉乡蔡家庄登程后,弟子阮瑀、路粹、苏林等在县西燕子陂北岸的君子山旁为老师祖道饯行。《三国志》和《魏书》等记载:“阮瑀、路粹、苏林少学于蔡邕。”明朝《嘉靖尉氏县志》记载:“蔡相公庙在县西四十里燕子陂,其断碑(阮瑀所写碑文)上截犹存,云:‘蔡邕赴洛,其徒阮瑀等饯之于此,缱绻不能别者累日。邕既殁,相与追慕之,立庙焉。’嘉靖二十五年(年),里人李廷宪,因其废址重建。”李廷宪是今天尉氏县大营镇君李村李氏的先祖。君李村西边的君子山之南,是当年尉氏县通往郑州、洛阳的交通要道,这里又是尉氏县西部边界,所以阮瑀等在此为老师设帐祖道饯行。蔡邕祠堂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元明清,一直香火旺盛,殿宇肃穆,游人如织,所以“蔡祠茂林”自古以来成为尉氏八景之一。9年农历9月9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绍侯教授题写的“蔡公祠”揭匾仪式,由河南省蔡氏宗亲会在君子山上蔡邕祠堂隆重举办,台湾省、永城市、尉氏县等蔡氏宗亲会代表以及阮瑀、李廷宪后裔和众多开封市、尉氏县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蔡邕到洛阳后,即任博士祭酒,很受董卓的器重,不久考绩列为优等,补任御史台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又迁任尚书台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因为后来蔡邕封侯拜将,职务相当于丞相,尉氏县人民深感荣耀,就改他的故里蔡家庄所在的“圉乡”为“蔡相乡”。蔡相乡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年11月,才又改名为“蔡庄乡”,今为蔡庄镇。

9月甲戌日,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拥立9岁的刘协为献帝,改元永汉。丁丑日,蔡邕迁升为尚书,作《让尚书乞在闲冗表》。不久,又迁升巴郡太守,作《让巴郡太守谢版》,没有上任,留京任侍中。十月,蔡邕与群臣上书举荐董卓为相国,作《表太尉董公可相国称公》。此时又作《杂章》等。此章盛称相国之尊,当特为推崇董卓而作,但仅存“相国金印绿绶,位在公上,所以殊异休烈,群臣莫得而齐”四句。

汉献帝初平元年(),五十八岁。正月,华山以东州郡群雄起兵讨伐董卓,天下大乱。二月丁亥日,董卓逼迫献帝迁都长安,并下令烧毁洛阳宫殿及周围几百里村庄。蔡邕在迁都途中作《初平诗》,描写了当时的悲惨景象。可惜该诗只存“暮宿河南(黄河南岸)怅望,天阴雨雪(下雪)滂滂(雪大貌)”二句。三月丁巳日,蔡邕护从献帝至长安,不久因功拜授左中郎将之职。三月,献帝祭祀汉高帝刘邦庙,蔡邕作《宗庙祝嘏辞》。四月,蔡邕被封爵高阳乡侯,作《让高阳侯印绶符策》。六月,河内太守王匡叛乱被平定后,蔡邕作《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七月,有司上奏“和、安、顺、桓四位皇帝没有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位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蔡邕作《宗庙迭毁议》。八月,蔡邕因为汉代皇后没有谥号,作《和熹邓皇后谥议》,始追正谥号,从此安思、顺烈皇后以下,都依次追加了谥号。这年14岁的王粲随父来到长安,蔡邕见他有奇才,把自己的藏书送给他几车。

初平二年(),五十九岁。二月丁丑日,董卓称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四月,董卓到长安后,宾客曲部商议欲尊董卓比照姜太公,称尚父。董卓与蔡邕谋划,蔡邕认为不可以,乃止。六月,发生地震,董卓问蔡邕发生地震的原因。蔡邕说他春天郊祀时乘坐画有龙爪的金华青盖车,超越了制度,有阴盛侵阳之象,所以发生地动以示警告。于是,董卓改坐黑盖车。蔡邕见董卓刚愎自用,难成大事,惧祸及己,就与堂弟蔡谷商议想逃到山东泰山羊氏家避难。蔡谷认为他“貌异于常人,难以自匿”,于是没有去成。这年,15岁的蔡文姬嫁给了河东郡望族子弟卫仲道,但不久丈夫咳血去世,她又回到了父亲身边。

初平三年(),六十岁。四月辛巳日,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这天,蔡邕在司徒王允坐旁,听说董卓被诛杀感到惊叹。王允勃然大怒叱责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奸贼,几乎倾覆汉室。你作为朝廷大臣,应该同仇共忿,反而怀着对他的私遇之恩,以忘大节。今天诛杀有罪之人,而反相伤痛,岂不是共为叛逆吗!”立即收捕蔡邕交付廷尉治罪。蔡邕谢罪说:“自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熟闻,口所长讲,我岂能背叛国家向着董卓吗?甘愿黥首砍足,继续完成东汉历史。”士大夫们大多为蔡邕讲情营救,不能得到赦免,遂死狱中。

按语:蔡邕死后,兖州亲家和陈留郡尉氏县都挂他的画像以示怀念,歌颂他的功德之声,至今不绝于耳。随后,门人阮瑀、路粹、苏林等帮助蔡文姬将蔡邕灵柩运回故里陈留郡尉氏县圉乡蔡家庄祖茔安葬,并建庙立祠四季祭祀。从明清《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河南通志》、《开封府志》到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等众多官方正史典籍中都记载:“蔡邕故里在尉氏县南三十五里蔡家庄,汉代蔡邕宅墓并其先世之墓皆在此。”

蔡邕在江南避难之时,妻子赵五娘带着五六岁的女儿蔡文姬到吴地上虞县找到了丈夫,一家人终于团聚。但是,由于长途跋涉,积劳成疾,赵五娘不久就病故了。现在宁波市象山县还有赵五娘墓与庙,并到处都能听到关于赵五娘的传说。

元朝高则诚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则把赵五娘的“江南寻夫”改写成了“进京寻夫”。该剧写蔡邕(字伯喈)赴京应试,妻子赵五娘在蔡家庄奉侍公婆;蔡邕在京高中状元,招赘于牛相府;家乡蔡家庄遭遇饥荒,二老饿死,赵五娘弹着琵琶一路乞讨进京寻夫,最后得到牛女的救助,始得团聚。古代人读书的很少,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看戏与听说书,这就是民间称蔡邕为“蔡状元”和“蔡相公”的原由,其实汉代还没有“状元”之说。

清朝曹雪芹祖父曹寅编著的《续琵琶记》曰:“小生姓董名祀,表字公寅,河南蔡伯喈门弟子也。小生弱冠未婚,青衿(秀才之服)自守。因慕先生学术,执贽(初次见面的礼物)从游(拜师学艺)。今值东汉失政,吾师因此弃职而归,惟以杜门修史为业。近闻新得灶中桐材,制为焦尾之琴,声韵清越,时常抚弄。小生意欲往彼问候,一来考订古今,二来听其琴操。想起师徒之情,非同泛泛也。苍头哪里?我要往蔡家庄上去问候蔡老爷,你与我备上蹇驴,随我前去。”董祀是尉氏县宋楼镇(洧川镇前身)董庄村人,离蔡邕故里蔡家庄只有二十来里,骑着毛驴,沿着双洎河北岸,几袋烟工夫就到。

公元年,丞相曹操护卫汉献帝从长安迁都许昌(旧址在今许昌市东北三十六里)后,开始在长葛、扶沟、鄢陵、尉氏双洎河流域这一带屯田养马,总部就设在今天尉氏县洧川镇的养马寨村。董祀后来担任屯田都尉,驻守于宋楼镇。公元年,曹操用重金将蔡文姬从南匈奴赎回后,又亲自保媒将她嫁与董祀,二人在宋楼镇成婚。

其实,赵五娘去世后,由于生活所迫,蔡邕又续弦牛氏,并生育一女蔡贞姬,一子蔡袭。蔡贞姬嫁给上党郡太守羊衜为妻,生二男一女:长子羊承,早年丧亡;次子羊祜,西晋名将,封钜平侯;女儿羊徽瑜,为景献羊皇后。蔡袭因为功德不显,名声地位不高,史书缺乏记载。《晋书·皇妃传上》:“景献羊皇后讳徽瑜,泰山南城人。父衜,上党太守。皇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也。”又《羊祜传》:“羊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羊祜讨吴有功,将进爵土,请封其舅子蔡袭。遂诏封蔡袭为关内侯。”由于蔡贞姬、蔡袭出生在南方,董卓征召蔡邕入京时又是用的灭族威胁之手段,生死难卜,也不敢将他们带回中原,加上蔡邕不久含冤而死,接着天下大乱,战争连年不断,姐弟二人一直流落南方,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蔡邕有儿子。《后汉书·蔡文姬传》曰:“曹操素与蔡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连大汉丞相曹操都伤痛蔡邕没有可以袭爵承业的可立嗣子,也难怪世人误认为蔡邕没有儿子。尉氏县蔡庄镇蔡庄村现有蔡邕直系后裔50余户,多口人;蔡邕墓保存完好,蔡邕祠堂香火长年不息。

尉氏县人民自古以来在歌颂蔡邕父女功德、传承蔡邕父女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汉代蔡氏祖坟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魏晋以来就有祭祀尉缭、蔡邕、阮籍的“三贤祠”,尉氏县被称为“三贤里”,尉氏县衙所在地称“三贤岗”,县城北关大道称“三贤路”,“蔡邕故里”和“蔡祠茂林”游览胜地荣载《河南总志》、《开封府志》和《尉氏县志》,并历朝历代都刻印《蔡中郎文集》,近年来又建立了“蔡邕故里文化园”,竖起了“蔡文姬楼”,开挖了“文姬湖”,出版了《华夏人物·尉氏先贤·蔡邕蔡文姬研究》、《蔡邕蔡文姬文化研究》大型图书和《蔡邕蔡文姬故里新考论文集》、《蔡文姬传》、《蔡邕传》等著作,编写了《蔡邕与赵五娘》和《蔡文姬归汉》剧本,注译了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和《蔡邕文集》等等。这是尉氏县人民对蔡邕父女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如果蔡氏父女在天之灵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李文建,尉氏蔡邕蔡琰文化研究会理事)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changcar.com/xzqh/9286.html


当前时间: